翻出我的印章,一顆朱文印、一顆白文印,印石種類我不知道,也不重要,因為這是 26 年前爸爸在廣州刻送我的。
印泥瓷盒
朱磦印泥
攪拌完成
試蓋看看
書畫印泥知識[1]:
1. 書畫印泥的成分
書畫印泥的原料,包括顏料、油料和纖維三個基本成分,顏料用於著色,油料作用是粘結和提供轉移的介質,纖維作用是儲納油份、限制蘸取時的轉移量,並保持一定的應力。
顏料,分無機顏料和有機顏料,其中以天然硃砂為最優,其他有機顏料雖然鮮艷度要比硃砂好,但是遮蔽性、色彩保持性均無法與硃砂相比。彩色印泥一般需要有機顏料配製。
纖維,常用的為艾絨,即艾葉揉搓去雜後的棉絨狀纖維,其他的纖維,如棉、絲、藕絲、樹皮漿絨等,在耐久性、交聯性、吸附性等方面,都不及艾絨。
其他成分,金箔、香料現在基本都已經不添加,而珍珠、其他藥材、寶石等,民國以來大量的實驗證明,對印泥的品質並無提高,反而一些歷史文獻提及的此類原料會使印泥品質下降。
書畫印泥的優良表現,最關鍵是依靠原料的選擇與製備,原料的級別與純凈程度,直接決定印泥的品質。書畫印泥的製作是將經嚴格選備的原料按配方混合,手工精心混合而成,機械加工的顏色與纖維完整性都差。混合工藝也十分嚴格,用力和混合時間都決定印泥的品質。
2. 入缸
印泥需盛裝於細瓷、瑪瑙、玉等不吸油的帶蓋印泥盒內(亦稱印泥缸)。金屬的盒子不可用,因為會與硃砂產生緩慢的化合反應,導致顏色改變。
3. 調堆
使用前,用印筋(一端或兩端為扁平狀的專用攪拌棒,可用類似物品替代)將置於印泥盒內的印泥上下翻動,以使泥體均勻,然後由底挑撥起一側朝對角方向撥壓入泥團,注意邊挑邊壓,不要挑斷或挑起過高,同時順勢沿同一方向環轉搓壓整個印泥團。轉動印泥盒另換挑撥位置,按相同方向反覆多次,直至印泥堆成頂部為球狀。調堆的目的是均化印泥的組成,並使艾絨基本成同向排列,避免使用過程中艾絨被拉出而影響鈐印效果。亦使印泥身量增厚,內部產生一定的應力,回彈良好。調好後最好靜置數日使用,以便調製時捲入的空氣自然排出,泥體更為密實光潤。
4. 上朱
印章在蘸取印泥時,不可直接戳入,須一手持穩印泥盒,一手持章使印面一側觸打堆好的印泥頂上圓光處,輕觸即離,邊打邊轉動印章,使印章先四邊,後中間的順序均勻布滿印泥,寧可多次輕打,不可求快重手。在印面平整時,上朱厚薄直接決定印跡效果,應根據需要先行試鈐,以積經驗。新制印章,務必除盡石屑,以免落入印泥。如印泥新堆未定被成束拉出,應將泥頭團壓後再繼續進行。
5. 鈐印
將印章果斷放置在紙上(或絹、布),用手在印章頂部用力下壓,使印面受力均勻,然後迅速輕拿開印章。白文印宜厚墊,朱文印宜薄墊,最好使用印規,以便有露白時進行迭印。
6. 養泥
常溫下密閉保存。不可裸置存放,避免陽光直射。應經常進翻動以使印泥內部組織均勻。如使用頻繁,泥質乾澀,可加專用印泥油、硃砂以助復原。
[1] 書畫印泥攪拌圖解、印泥保養使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